在无人机系统中,精确、可靠地感知自身姿态(俯仰、滚转)/运动状态是实现稳定飞行、自主导航与精准操控的核心基础。IMU内置传感器数据实时融合,输出高精度的航向、俯仰和滚转角信息。这是飞控系统实现自主稳定悬停、抵抗风扰、执行平滑航线飞行和完成精确机动动作(如翻滚、环绕)的根本前提。
MEMS IMU因其小型化、低成本和可量产性,已成为无人机飞控系统的关键传感器。ER-MIMU-103作为一款高性能战术级MEMS IMU,其设计目标直指满足无人机对高精度、高稳定性、小体积和低功耗的严苛需求。
多传感器协同感知如何保障测量精准性?
作为完整的惯性测量单元,ER-MIMU-103 内置三轴陀螺仪、3轴加速度计、3 轴磁力计及气压计(高度计)。
三轴陀螺仪:测量范围达 ±400º/s,可精准捕捉无人机在高速机动(如俯冲、侧翻)时的角速度变化。零偏不稳定性<0.1º/h,有效避免因累积误差导致的姿态失控;角度随机游走0.05º/√h,保证突发阵风干扰时的测量稳定性。
三轴加速度计:±30g测量范围,零偏不稳定性10μg,既能感知无人机平稳飞行时的微小加速度(如气流扰动),也能应对起飞、急停等剧烈运动场景。
配合全温补偿(-40°C~80°C),可在高低温环境下保持测量精度,解决了传统 MEMS 传感器因温度漂移导致的精度下降问题。
辅助传感器增强感知:三轴磁力计动态范围为 ±2.5Gauss,分辨率达 120uGauss,可通过地磁场信息辅助修正无人机在无 GPS 信号的复杂环境(如峡谷、森林)保持航向稳定;集成的压力传感器覆盖 450~1100mbar 压力范围,分辨率 0.1mbar,可实时感知气压变化,为无人机定高飞行提供补充数据。
设计如何满足无人机场景需求?
MEMS IMU紧凑封装(47mm x 44mm x 14mm),厚度压缩至14mm,重量仅40克。这种小型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无人机载荷空间和重量的占用,为电池或其他关键设备留出空间。
所有传感器的运动测试与校准均在工厂完成,用户无需进行复杂的二次标定,大幅缩短系统集成周期。通信接口采用 1 路 SPI,便于与无人机飞控系统快速对接,满足实时数据传输需求。
相关新闻
3.钻井过程中,IMU 能为姿态与轨迹控制提供哪些关键测量数据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