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钻井与测井领域,定向精度直接决定着井眼轨迹的控制。磁通门定向曾是行业主流,但在套管、钻杆等强磁干扰环境,测量精度会急剧下降 —— 根据这一痛点,陀螺定向通常比磁通门定向更具优势,是更可靠的选择。
ER-Gyro-19 MEMS陀螺工具定向短节的出现,不仅能实现对磁通门的原位替代,更以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复杂井眼中的定向测量标准。
磁通门在磁场干扰下的 “测量盲区”
磁通门定向技术是依赖磁敏感元件感知地磁场,但在钻井中,井眼常穿过套管井段、钻杆密集区或富含磁性矿物的地层,地磁场会被严重扭曲。
在无干扰的理想环境下,精度尚可(约 1° 方位角)。
一旦存在磁干扰,磁通门输出的方位角、工具面角精度急剧下降,测量结果不可信,可能导致井眼严重脱靶或碰撞。
更棘手的是小井斜段场景,磁通门在此类场景下,会因磁场均匀性差进一步放大误差。而传统陀螺工具也会面临小井斜段精度太低的局限。
陀螺工具定向短节来破局
ER-Gyro-19的核心优势,在于从核心原理摆脱对磁场的依赖。
搭载可自寻北的高精度MEMS陀螺仪,测量地球自转角速度分量,与地磁场无关,从源头规避了磁干扰问题。避免了因磁干扰导致的侧钻、脱靶、碰撞等灾难性风险和巨大损失。
不止“替代”而是超越
可原位替代磁通门,ER-Gyro-19 的兼容性设计大幅降低了设备升级成本 —— 其电气接口与机械结构完全兼容传统磁通门短节,无需修改探管或测井设备硬件。
但它的价值远不止于 “替代”。ER-Gyro-19MEMS定向短节支持随钻测量、点测与连续测量模式,精度高且稳定。
能实现30s快速对准(方位精度 1°)与 90s精确对准(方位精度 0.5°),井斜测量精度0.1°,陀螺工具面角精度1°/secL。
同是陀螺定向技术,这个定向短节比传统陀螺工具有什么优势?
除去磁干扰的影响,对比传统陀螺工具,ER-Gyro-19仍具优势。
传统陀螺工具体积大,抗振性能较差,且在小井斜段测量精度太低,方位角只有5°。
而ER-Gyro-19定向短节采用最新的MEMS陀螺技术,颠覆传统陀螺工具尺寸,19mm的宽度与 136.8mm 的长度,能轻松嵌入探管前端的狭小空间。
即使在小井斜段,仍能稳定输出方位角与工具面角,且方位角精度控制在3°以内。
从磁通门的 “磁依赖” 到 MEMS 陀螺的 “自主感知”,定向测量技术的迭代始终围绕一个核心:适配更复杂的井眼场景。ER-Gyro-19 以抗磁干扰、高精度、强兼容的技术特性,证明了陀螺定向不仅是磁通门的 “替代方案”,更是复杂井眼测量的 “最优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