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S定向短节,顾名思义,是采用MEMS传感器,通过捷联惯性测量技术实现方位与姿态定向,并以模块化短节形态存在的测量装置。但同为MEMS定向短节,ER-Gyro-15/ER-Gyro-19和ER-MNS-09却在应用场景中划出了清晰界限,前者活跃于石油天然气测井领域,后者则专用于HDD。其实这种区别并非偶然,而是参数性能与场景需求相结合的表现。
ER-Gyro-15/ER-Gyro-19和ER-MNS-09应用分野的核心源于它们在参数测量范围、测量方法和对准速度与精度上的精准差异化设计。这些差异直接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行业场景的适配性。
参数测量范围
ER-Gyro-15/ER-Gyro-19实现了多参数协同测量,除方位角(精度0.5°)外还能精准输出井斜角(精度0.1°)和工具面角(精度 1°/secL)。这一特性直指石油天然气测井的核心诉求:井眼轨迹的全维度控制。
ER-MNS-09 的参数测量则聚焦于单一核心数据——方位角。其参数设计逻辑贴合HDD等场景的基础需求:只需明确钻孔的方向基准,即可完成管线铺设等定向作业。例如在城市地下管网穿越中,09通过稳定输出方位角,确保钻头沿预设路径行进,避免与既有管道或其他物体碰撞,这种单参数测量模式在低复杂度场景中足够高效。
测量方法
ER-Gyro-15/ER-Gyro-19的核心优势是随钻测量,即能够振动环境中保持数据有效性。石油钻井时,钻头与岩层的持续碰撞会产生随机振动,传统设备易出现数据跳变或中断。而15/19通过全固态设计和捷联惯性测量技术,可在随机强振动中保持方位角、井斜角和工具面角的稳定输出,实现“边钻边测”。
ER-MNS-09 MEMS定向短节则由于井斜角和工具面角数据的缺失,不具备随钻测量能力。在HDD作业中,钻头行进较慢,且需频繁停钻调整姿态以避开障碍物,09的测量模式恰好适配这种节奏。
对准速度与精度
ER-Gyro-15/ER-Gyro-19的快速对准能力是应对石油钻井高效需求的关键:30s完成初始对准,方位精度达1°;90s实现精确对准,方位精度达0.5°。这种快准结合的特性,完美匹配石油钻井“分秒必争”的节奏。
相比之下,ER-MNS-09不具备快速对准能力,寻北时间需要5min,但最终方位精度可达0.25°。这种 “慢而精” 的设计逻辑,贴合 HDD 作业的典型场景,非开挖管线铺设多为分段施工,每段钻进前有充足时间完成校准,且对长期姿态保持精度要求更高。
ER-Gyro-15/ER-Gyro-19和ER-MNS-09的差异,并非性能的差距,而是技术路线针对场景需求的主动取舍。